孔杰:坚持“四个从严”着力打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 :  2018- 11- 16 11: 30 浏览次数 : 

       政治生态与政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具有风向标的意义。“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强调过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纪委监委作为政治机关,要加强对区域政治生态的精准研判,知形势、明任务,敢担当、善作为,坚持“四个从严”,着力打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从严监督“关键少数”,把准正确用权“方向盘”。雁群高飞靠头雁。各级党政负责人往往是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风向标。作为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如果把自己管辖范围当成“独立王国”“法外之地”,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定对当地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净化政治生态,其核心是“关键少数”,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带动政治生态向上向好。一是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近年来,张店区持续深化运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日常监管评估系统”,对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分别量化任务,做到有内容、有时限、有标准,目的就是强化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履行“主体责任”的实时监督,督促知责、明责、尽责。同时,通过由区级党政班子成员定时参加所联系的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廉政专题分析会等方式,一方面督促区级党政领导班子履行好自己的“一岗双责”,对其所联系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政治生态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倒逼镇(街道)、部门班子成员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二是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管。出台《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防止利用地缘、学缘、军缘等社交活动搞官商勾结和钱权交易,让“一把手”成为政治生态的“净化器”,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头雁效应”。三是探索建立政治生态考评体系。为确保“一把手”有权不任性,探索建立“一把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依托系统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选人用人、正风反腐等方面完善政治生态考评体系,推动“一把手”对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

       从严纠治“四风”,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观察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往往有一个直观标尺,那就是干部作风。可以说,干部作风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从我区查处的相关案例来看,“四风”问题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具有顽固性隐蔽性反复性,必须咬住不放,寸步不让,管出习惯,化风成俗。一是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压实责任。把查处党的十九大后仍然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和“四风”问题上升到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来认识,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积累尺寸之功,以量变促质变。全区各级党组织书记不仅要带头反对“四风”,还要担当起领导责任,对管辖范围内的作风问题要敢于亮明态度,敢于交锋斗争,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二是以强化监督抓早抓小。把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12类突出问题作为反对“四风”的首要任务、长期任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找准焦距,对准靶心,建立完善警示教育、监督检查、通报曝光、巡察监督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通过深化运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日常监管评估系统、开展常态化廉政谈话、发送廉情提醒函和监察建议书、强化“八小时外”监督,抓早抓小,营造监督的“天眼”无处不在的氛围,真正让制度“长牙”,让监督“带电”。三是以严肃问责助推“一次办好”。围绕“一次办好”落实情况,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让一切不担当假担当的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无处遁形,严肃问责庸懒散,提升精气神。

       从严惩治“微腐败”,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是否风清气正,群众心中有杆秤。近年来,经信访、执纪、审计、巡察发现的问题来看,基层干部吃拿卡要、侵吞惠民补贴、违规处置集体“三资”、截留私分、优亲厚友等问题仍易发多发,严重损害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因此,我们把惩治“微腐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让监督触角直抵“神经末梢”。一是划定作风“禁令线”。制定出台《关于规范村居干部廉洁履职的暂行规定》,严格规范办公用房和村务用车标准,实现村务活动“零接待”,全区实行“村银通”,加强对“小微权力”源头和过程管控。二是反腐惩恶不手软。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农村用电领域违纪违法行为和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专项整治,把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和铲除“保护伞”“关系网”作为执纪审查重点,对10名党员涉黑涉恶问题予以立案调查,开除党籍6人。开展了打击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专项行动,截止目前,全区规范承包合同1780余份,集体土地净增2200余亩,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600余万元。三是紧盯扶贫领域“再发力”。聚焦扶贫政策落地、责任落实和资金项目、干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法律保障。

       从严整治“为官不为”,营造廉洁高效“好风气”。“为官不为”是一种蔓延性强、侵蚀力强的“软腐败”“机关病”,如得不到有效治理,会恶化地区政治生态,压制干部干事创业的正气,破坏发展环境,错失发展良机。当前,张店区正处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为官不为”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担当奉献意识不足,怕犯错担责;有的年龄偏大存在混日子想法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须下大气力解决。一是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评价体系和干部选任机制,拓展干部上升渠道,大力选拔敢抓敢管、实绩突出的干部,让更多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制订“为官不为”清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特点,结合不同层级干部岗位职责,明确“为官不为”具体情形和惩处措施,使干部能够对照清单检查和防范,让不作为者没有“位”。二是为敢担当者撑腰鼓劲。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的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三是树立鲜明执纪执法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纪律和约束并重,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对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内进行。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对失误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干部汲取教训、改进提高。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作者为张店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